4月中旬,海南控股建設的天角潭水利樞紐工程正在全力推進主壩的施工,與此同時,一條專門為魚類設計的魚道也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
天角潭水利樞紐工程位于瓊西北的北門江之上。北門江的魚類品種繁多,不乏花鰻鱺、海南石鮒等。隨著天角潭壩體的建設,原本平緩的水位會形成約52米的高低落差,將影響北門江的魚類洄游。為了在興建水利項目的同時兼顧生態保護,工程師們特別為這些魚兒“原住民”設計了一條長達2.8公里的魚道。

“我們在工程規劃階段便針對大壩建設對流域魚類遷徙、繁殖存在的影響進行調查與研究,專門聘請研究團隊針對流域情況、魚道模型試驗、魚道通過性等進行試驗,盡可能地減少大壩建設對魚類的影響。”天角潭水利樞紐工程項目部項目經理鄧景軍說。
經過研究,項目將魚道的坡比定在1%——每100米爬升1米的垂直高度。如此一來,2.8公里的魚道總長度足以讓魚類從下游平緩地游弋至上游,完成大自然賦予其的本能與使命。

北門江天角潭水利樞紐工程魚道
無獨有偶,位于南渡江中游的邁灣水利樞紐工程,為保障南渡江珍稀魚類順利進入上游庫區繁殖,建設了魚類增殖放流站。增殖放流海南長臀鮠、鯪、鳊、倒刺鲃、光倒刺鲃、大鱗鰱、高體鱖等魚類,放流規模50 萬尾/年。采取升魚機方案進行過魚,通過集控系統全自動完成下游魚類過壩。
此外,邁灣水利樞紐工程還在下游九龍灘、谷石灘電站補建魚道,在松濤水庫增設生態放流洞,在庫區江段及支庫匯口布置人工魚巢,以進一步減小工程建設對魚類產卵的影響,有效保護南渡江流域的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
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要求海南要牢固樹立和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上先行一步,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作出表率。
而今,小小的魚道便是海南控股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秉持著生態環保的理念,海南控股在水利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努力追求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向奔赴”。